本篇文章1951字,读完约5分钟

民俗是一种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地带的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史长河在这片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使这片大地民俗具有了自己的神韵、自身的特色。 独特的岁时令 山西是中国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都是夏历,夏历最初的含义,是历史上夏王朝采用的历法 山西南部地区是夏代发祥地之一,史籍记载的“夏都安邑”在境内 北部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中,胡汉杂居 在历史的飞速发展中,少数民族逐渐汉化,而且把本民族以前传下来的风俗融入汉文化,多种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特色的地方节令民俗。 在山西的岁时令民俗中,一些节庆活动是山西特有的,国内唯一的 增加仓库节,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增加仓库就是给农民的仓库装满粮食。 这个节日放在正月25日,实际上意味着要给粮仓添置东西,期待着那一年的增产增收,寄托着人们希望那一年有好收成的意思 到了添仓节这一天,山西民俗的讲究讨厌了。 围堵要添粮,坛子要添水,门口为镇上房子放煤,甚至上了年纪的城市居民,习性都是在仓库那天买米买面,兆年丰衣足食,吉祥如意 六月六日,晋南地区被称为“回老家的日子”。 传说春秋时代,晋卿狐偃傲慢自大,气死了亲家赵衰 有一年,晋国遭遇灾害,狐偃出去觅食,说6月初6日回家过年。 女婿决定利用狐偃祝寿的机会,暗杀妻子的父亲,为父亲报仇。 女儿探测到了这件事,回老家报了信 狐偃流粮归来,看到民间疾苦,后悔没有听老家的忠告,痛恨自己做错了事情。 不仅不责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 之后,每6月初6日,狐偃就会有女儿、女婿接回家团聚 如果要传达给民间民众,那么就顺着民间还俗 追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6月6日左右,小麦已经收割完毕,正处于农闲期,是会面的绝佳时期。 民间有句俗语“六月六,去罢工麦” 6月6日,山西许多地方也演化为庙会 相关景点绵山尧庙平遥城隍庙 古风民居民居 山西窑洞种类繁多,有在黄土高原土落千丈岸挖掘的窑孔,该窑孔在山区较多。 有人在挖的洞穴里堆砖,落灰,砌炕,住门窗。 用砖做了有洞穴的前脸,但里面还是原来的土窑洞 之后,用砖建成的洞穴有这样的洞穴山地、平川。 当地人将这样的洞穴夷为平地。 主要原因是洞穴有“冬暖夏凉”的好处。 通常的窑洞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一是全砖矶窑洞的优势 第二个是全部由石矶形成的洞窟,第三个是全部由土块矶形成的洞窟。 第四个是砖混合,或者是砖坯混合的洞穴 这几个洞穴,里面大部分都是炕,需要上木框架的门窗,是平地建的洞穴房间。 平陆县农户地笋院通常纵横三四十多米,其建设方法为:先选平坦的地方,从上到下挖天花板一样深的洞形成露天场院,然后在洞壁上挖正窑和左右窑,做成明两暗式结构, 通常,阳光充足的正面洞穴有人居住,两侧的洞穴堆积垃圾和饲养家畜。 院子里通常挖着很深的地下室,用石灰泥刷墙,积攒雨水,沉淀下来人畜可以喝 为了排水,在院子一角挖了一个大土坑,俗称“旱井”或“干井”,让院子里的雨水流到井里,慢慢渗透到地下 许多农户为了防止暴雨时雨水进入窑洞,在门下设置了排水道 人居住的窑洞上往往有脱粒场,窑洞钻孔向上通为烟囱 在很多人的院子里建粮仓洞穴,挖洞通到地上的打谷场,碾碎干粮,可以从打谷场的洞里直接放入窑内,节约力量,节约时间,平时在洞口盖上石头。 展现出黄土高原居住民俗传承的鲜明特色 正是这样的居住、生活习惯,使整个村子成为“只见树木不见村,闻声不见人”的人类不可思议的境界 相关景点乔家大院后沟古村耻口 热闹的庙会社火 庙会在山西人身上,往往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调味料——醋。 人们通过庙会上的商贸交易,销售多余的农产品,换成自己无法生产的物品,如农具等,还参与锣鼓、秧歌、车船轿车、阁舞、灯火等各种民间社会的火文艺表演,进入新时代,新的庙会将迎来类 太原动物园节,新年伊始,就传来了舞龙、背杆欢乐、有名的小吃飘香、戏曲锣鼓喧嚣等古老喜庆的气氛,具有冰雕、动漫等现代时尚新奇的气氛,品味鲜美 晋祠古庙会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距离太原近25公里的晋祠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区。 乡宁县规定农历四月初八为一年一度的“油饼会” 这是当地独特的古庙会 洪洞广胜寺一年一度的古庙会是旧历的3月18日,庙会的会期是5天。 民谚有“三月十八日,麦怀偶人” 此时麦田的管理基本结束,收麦季节的临近,农民需要购买农用器具和生活用品,就是由于这些原因,形成了农历3月18日的定期节日。 芮城县在历史上曾是战国时期古魏国的所在地 唐代出现了道教八洞仙人之一的吕洞宾这位有名的人物 清代时,在他的家乡永乐镇设立了三月三古庙会 相关景点晋祠广胜寺永乐宫 本报记者岳晋峰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独有特色的山西民俗风情(组图)”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