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0字,读完约7分钟

邹瑾向村民们介绍了旧桶状蜂箱的结构

邹瑾正在铺设旧的蜜蜂桶

邹瑾耐心地向前来咨询的村民解释养蜂问题

邹瑾在印象关扶贫养蜂园忙碌

邹瑾把蜜蜂被分开的蜂箱搬到了另一个蜜蜂花园

带领蜜蜂回家,创造美好的事业

邹瑾出生在中峰镇中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今年31岁,和大多数农村年轻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他早年外出打工谋生。在广东东莞,他靠到处打零工为生。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到处跑,累了,不赚钱。”2006年,厌倦了流离失所,邹瑾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利用年轻的优势,邹瑾“扔”了很多东西,养猪和放羊。“有一次我在山上放羊,无意中发现了一些野蜂,把它们带回来养大,想着带点蜂蜜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邹瑾开始摸索养蜂。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通过网上学习,在邹瑾饲养的蜜蜂第二年就长到了4桶,到年底,30多公斤的蜂蜜被取走并以3000多元的价格出售。"养蜂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工作好!"当邹瑾第一次尝到养蜂的甜头时,他更加重视它,把养蜂当作副业。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猪羊养殖市场波动很大,但蜂蜜市场越来越好。在过去的几年里,与养猪和养羊相比,邹瑾的养蜂收入相当可观。2011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养蜂,买了50多箱蜜蜂,并致力于发展蜜蜂产业。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然而,大规模的蜜蜂繁殖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蜜蜂严重逃离,年底只剩下7箱。"看着蜜蜂飞走,邹瑾心碎了。虽然蜜蜂的繁殖方法不断得到改进,蜜蜂出逃的情况也有所改善,但仍不尽如人意。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控股集团发展产业“蜜蜂”诞生了

邹瑾坚持了3年,在养蜂道路上摸索前进。这时,机会出现了。

2014年,中峰镇政府决定重点扶持和培育蜂业,并动员镇上的大型养蜂人联合成立专业养蜂合作社,以此在中峰镇推广蜂蜜品牌。

邹瑾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与几个大型养蜂人合作建立了专业养蜂合作社。“过去,每个人都是单干,养蜂技术也不愿意传承下去。合作社成立后,大家共享资源,交流养蜂技术和经验,解决了许多问题。”邹瑾说。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不仅如此,区农委和中峰镇政府还多次组织养蜂专家到蜜蜂园进行现场教学,并组织养蜂人外出学习和参观,以进一步提高养蜂技能。

通过学习和积累,邹瑾的养蜂技术得到了迅速提高,掌握了人工繁殖和人工蜜蜂的技术,对蜜蜂的习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蜜蜂很尴尬。只要它们能吃、能活、不会生病,它们一般不会飞走。”邹瑾总结了他自己的养蜂经典。“养蜂必须注意三个关键点,一是培养强大的群体来防止蜜蜂生病,二是了解蜜蜂的生物学,尊重蜜蜂的本性,减少人类的干扰。三是给蜜蜂一个天然的家,有充足的蜜源和优美的环境。”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虽然他是一个“中途和尚”,但他多年积累的养蜂经验使邹瑾成为一个懂得“蜜蜂语言”的专家。他在重庆市綦江区创办了夫妻堰养蜂园,注册了夫妻堰商标,不断拓展蜂业。2017年,在邹瑾繁殖的蜜蜂从50多只增加到100多只,年底收集了500多公斤蜂蜜,收入近7万元。2018年,培育了300多个蜂群,带走了1500多公斤蜂蜜,收入超过20万元。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邹瑾不仅发展了他的养蜂业,而且还积极推动身边的人发展养蜂业。在养蜂人的眼里,邹瑾是一个能干的人。每个人都喜欢找他来解决养蜂问题。

”一个电话,邹走到了的门口74岁的岳兴莲(音译)已经学习蜜蜂很久了。每当她遇到问题时,她喜欢打电话给邹瑾寻求帮助。"蜜蜂总是在奔跑,邹姬叔把它们回忆给我听."岳兴莲说,多亏了邹瑾,她才能养好蜜蜂。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在邹瑾的带动下,中峰镇的“甜”蜂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拥有300多名养蜂人和5500多个蜂群,估计年产量为6万公斤,年产值超过700万元。

挑起重担,带动扶贫和增收

2017年,中峰镇政府计划将蜂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作为帮助普通百姓增加收入和致富的突破口。

但是对于养蜂业,贫困家庭既没有机会也没有技术。如何打好蜜蜂的“牌”,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难题。

在关键时刻,邹瑾主动与专业养蜂合作社的养蜂人进行讨论,并向贫困家庭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在技术支持下,101户贫困家庭的蜜蜂养殖业蓬勃发展。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不久之后,贫困家庭中不断传出这样的声音:“邹瑾收到了政府的钱,应该帮助我们筹集资金,我们不需要管理它……”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面对村民的不解,合作社的养蜂人也退休了。“这原本是为了帮助每个人摆脱贫困,而他们没有挣钱。他们仍然被怀疑和吃力不讨好。”

听到这里,邹瑾的大脑突然变大了。“说实话,压力相当大。”邹瑾知道推广养蜂来帮助穷人很困难,但是他克服不了。没有劳动力,没有渠道,那么他的伙伴们依靠什么来摆脱贫困呢?邹瑾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振作起来:“时间长了,大家都会明白的。”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邹瑾早出晚归,上门为村民解决养蜂问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与贫困户合作的决心;为养蜂人做思想工作。

邹瑾的行为在每个人的眼中都能看到,并被铭记在心。变化悄悄发生。当邹瑾来到门口时,贫困户会问他是否口渴,中午热情地让他吃午饭,偶尔还会请他喝点酒。养蜂人也更加活跃。他们喜欢走访贫困家庭,全心全意地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好消息出现在2018年。中峰镇14户贫困户通过养蜂脱贫,其余87户贫困户年末平均增收4000多元。其中,邹瑾负责的三个贫困户已经培育了50多只蜜蜂,年收入超过5万元。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聚焦工业+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

在邹瑾看来,中峰镇发展和扩大了蜂业,不仅仅是为了卖蜂蜜。

去年,邹瑾率先在中峰村建设了集体经济印象和关口蜜蜂园,占地2亩。他亲自从总体设计到详细布局工作。

蜂场于2018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特别是整个养蜂场以石雕、木刻的形式展示蜜蜂的歌唱诗和蜜蜂精神,从房屋建筑到路边石,处处体现着蜜蜂文化。

“我们将蜜蜂健康科学养殖与蜜蜂主题文化相结合,打造一个升级的标准化蜜蜂园,方便游客前来体验观光。”邹瑾介绍说,今年他们将在花园里种植各种花草,这将为蜜蜂提供蜜源,也为游客将来玩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事实上,在设计蜂场之初,邹瑾就已经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托日益壮大的蜂业,打造以蜜蜂文化为主题,集休闲、观光、体验、采蜜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一体化品牌。”邹瑾表示,在未来的规划中,养蜂不仅是中峰人增加收入的渠道,也是展示中峰文化和形象的重要途径。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三月,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是分离蜜蜂的好时机。3月25日清晨,邹瑾一头扎进蜜蜂花园,小心翼翼地挑选要来回分配的蜜蜂,并将蜜蜂的脾脏放入准备好的空蜂箱中。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人工蜜蜂离得太近,蜜蜂会飞回它们原来的位置。我想把分开的蜜蜂放在另一个蜜蜂花园里。”邹瑾小心翼翼地把蜂箱搬到新花园里,打开盖子观察蜜蜂的状态,松了一口气,摇着胳膊说:“好重啊!”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邹瑾是中峰镇非公有制党支部书记,綦江区致富带头人,当地公认的养蜂专家。为了帮助中峰镇的贫困家庭准确脱贫,邹瑾把这本《甜蜜经》读进了101户贫困家庭的家中,读了一个行业,读了普通人的口袋。

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文字/记者张静

人物/记者陈幸妤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綦江:一位农村小伙儿的扶贫甜蜜经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