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0字,读完约8分钟

热血漂流勇士篇天府早报记者郑其影李国东(部分照片为资料图) 尧茂本长漂白不幸遇难,原四川日报记者戴善奎随后写了《长歌祭壮士》,刊登在1985年9月5日四川日报的头版,感动了无数网民。 声势浩大的漫长漂流热席卷了全国各地 1986年6月22日,年轻人组成的“中国长江科学调查漂流探险队”(以下简称“长漂流队”)向长江源的纳钦曲下水,开始长漂流。 同年11月25日,“长漂流队”到达长江与东海的汇合点,完成了人类首次全程长江漂流的壮举,尧茂书《长江首次漂流必须炎黄子孙完成》的未竞争遗愿也圆了。 时隔 年,当时的“长漂队”队员,至今仍在继续漂流探险,或关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他们的“长漂”仍在继续 1985—1986年的大漂流遇难者 姚茂书孔志毅杨红树林张军大卫·夏普孙志岭万明雷志杨前明 王建军王振 长漂流日程 6月3日。 6月16日,“长浮队”在沱河畔举行下浮仪式 6月21日,“长漂队”将五星红旗插在各拉丹冬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上,建立了“长江之源”纪念碑。 6月22日,“长漂流队”从长江源头纳钦曲进入水中,从源头漂流到沱河沿岸的科学试验。 7月20日,“长漂队”冲破了尧茂书遇难的通迦峡 7月27日,与洛阳队合作,漂流到白玉县叶巴滩遇难翻船 9月24日,虎跳峡上、中、下三段虎跳峡,全程胜利 11月19日,杨前明、王建明、王振在莫丁险滩维修成功后,因船未能靠岸扩木滩而落水遇难。 11月25日,“长漂流队”抵达长江与东海的汇合地点,举行祭江仪式,胜利完成人类首次全程长江壮举。 下《生死状》接力长漂游征 尧茂书记漂泊不幸遇难后,原四川日报记者戴善奎写了《长歌祭壮士》一文,刊登在1985年9月5日四川日报的头版,感动了无数网民。 “我当时28岁,是钢铁普通工人,看到那个报道,兴奋得浑身发热 第二年,我没想到有机会在姚茂本漫长的漂移道路上接力,参加漫长的漂移 那年10月,四川省地理学会与四川日报等7家情报机构联名开始长江漂流探险活动。 当时钢铁行业的冯春兴赶到成都报名,成功参加漂流 30年后,想起了那一年,1986年“长漂队”队员之一冯春感慨万千。 1986年,肯·沃伦再次来到中国,与国家体委正式签订建设中美联合漂流队、漂流长江的协议 消息传出后,为了首次当着美国人的面漂流长江,四川省地理学会的一组科研人员正在扎实地做长期漂流探险的准备。 那年4月21日,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指挥部在成都成立(现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山地研究所),在报纸上刊登了向全国招募长漂流队员的新闻,报名人数达到1000多人。 “当时的申请条件是,男性,20岁到35岁,要求划船、游泳。 身高在170厘米以上,体重在50公斤以上。 我马上去成都报名了 冯春记得,提交应聘材料后,为了下决心组织表,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攀枝花跑了7次成都。 “当时我月薪30多块,来回往返,火车票20多块,没办法,只有逃票。 “ 1986年5月,冯春终于接到参加长浮集训的通知 “每个被选中的队员都写有‘生死状’,亲属需要签名和同意 这个“生死状”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宗旨是“如果我参加长浮不幸遇难,一切由我自己负责”。 对当时没有漂流经验的中国人来说,征服长江意味着用生命完成使命,“当时完全是壮士不能回来的气氛。 “ 中美三队在长江上你追我赶 1986年6月3日,“长漂队”从蓉登机,经拉萨、唐古拉山前往长江源头。 6月21日,“长漂流队”将五星红旗插在格拉丹冬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上,立起了“长江之源”纪念碑 到达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后,“长漂队”队员在这里发现了当时尧茂本留下的西南交大校旗和岩石上的复制品。 冯春说:“冥冥之中,我们这群人与姚茂本灵魂交汇。” “格拉丹冬雪山有两条冰川。 如果我们从另一条冰川出发,就看不到姚茂本当时留下的遗物 即使来到同一个冰川,在广阔的碎石中,发现当时的石头和校旗的概率也很低 “也许真的是冥冥中注定的,队员们意外地看到当年尧茂本压在岩石上的西南交大校旗,经过一年的雪风冰雨,曾经火红的校旗已经是岁月沧桑的身影,“那心情是百感交集,令人惊讶, ”冯春说 孔志毅等几位长漂队士在这个校旗上留下了“长漂英烈,名垂千古”的字。 高原的猎雪风在耳边响起,仿佛听到了姚茂本的激励声 1986年6月22日,《长漂队》抵达长江源头纳钦曲下水,历时半年的长漂正式开始。 那漫长的漂流,被比喻为当时世界探险史的“最后的伟大征服”,在汹涌澎湃的长江上,三支漂流队为你而匆匆。 分别是中国科学试验长漂流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中美长江漂流探险队。 “那时,我们都怀着爱国心。 我从没想过生死和名利这个问题。 赶在美国人面前,只是中国人想在第一个长江漂流。 “回顾那一年,冯春不由得感慨 关于当时长江上你争夺我速度的三支漂流队,冯春形容美国科学队的设备是“武装到牙齿”,“长漂队”的设备是“小米加步枪”。 他说美国人的漂流艇大约4000美元,但我们的橡皮艇是3000元。 “他们拥有优秀的漂流设备和丰富的漂流经验。 我们有热血。 “ 11名漂流勇士睡在波涛的河水 中,全长6300多公里的长江上,共有11名漂流勇士睡在波涛的河水中,冯春也有过“踏入鬼门关”的经历。 “当时在白玉县的卡根滩,我们的船跳进了大起大落的水中,下面的白浪翻滚,卷起皮浪一个接一个,我和李大钊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全身都沉了下来,胸口难受得很痛。 当时感觉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现在落水的李大放在河里粗暴地抓住,抓住冯春的头发用力举起,两个人被拉上船后,大口吐着水,好像贪婪地吸气空。 “孔志毅(遇难队员)说:‘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去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我记得说过。 但是,他的这个愿望自己不能实现 “2004年,由于种种机缘巧合,冯春终于漂流完了科罗拉多大峡谷 漂流成功后,他长时间跪在地上,在心里默念着当时每一个漂流遇难者的名字,并悄悄地告诉了他们。 “漂流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愿望,今天已经实现了。 “冯春成功漂流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那天,正好是孔志毅遇难的日子。 在冯春看来,冥冥中,这又是命运 至今,58岁的冯春仍在从事长漂安全顾问、漂流教练的工作,昨天,他谈到什么时候在为“马放南山”做准备时,冯春说:“我要漂到80岁! ”笑了。 人物点击“九”终生漂流长江,保卫长江 1986年漂流结束后,中国科学考试长的漂流队队员杨欣从“长漂勇士”逐渐成为“长漂卫士”,关注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问题,他 户外探险兴起后,杨欣在长江源头出现冰川退化、野生动物狩猎、白色垃圾严重等情况,为长江而痛心的他,如同当年签下漫长漂流“生死状”一样,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事业中。 1995年,杨欣成为“绿河”民间环保公益组织 “我只是过客,偶尔来一下,租地球。 没有独裁的自然权力,也没有我唯一尊敬的权利,我随时准备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打下丰碑的基石。 昨天,“留胡子”杨欣感叹了走过来的环境保护传说。 “我是死了9次的人,我以为只要活40岁以上就会成功。 漂流在长江上,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为羚羊奔走,独自与群狼对峙……不料,我活到了50多岁 “据杨欣估算,10年的环境保护投入了约5600万元,而这些费用大部分是通过免费捐赠实现的。 其中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昨天,杨欣不是“化缘”吗? 有多难? 想想把什么样的生命留在长江里的人。 我们至少有生命。 为了长江付出更多,不管多痛苦,你有什么要抱怨的? 拿出当时在长江漂流冲到危险滩的精神,总是向前冲。 “ 冯春(右)在漫长的漂流途中 冯春手握船浆杨欣(右)在虎跳峡。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30年前完成首漂长江58岁的他一声笑:漂到80岁(组图)”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