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59字,读完约8分钟

位于江西赣州的福寿沟,目前为赣州居民建造的青岛码头附近的德国人建造的排水口(上接33版) 2 故宫:台基水龙头美丽可排水 北京市内故宫、天坛、正门、钟鼓楼等多处 不管雨下得多大,雨淋湿地面也没有大的积水 作为明清的皇宫,故宫排水沟自成体系,明沟暗渠一样不少 故宫占地72公顷,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宫殿建筑连栋,现存建筑980多人,房屋8700多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残存的 故宫地下有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分为南北干沟、东西支线、涵洞、沟眼等系统 雨水通过地上的沟眼、钱眼,流到暗渠,依次进入东西向支线,汇聚到南北向干沟,流入内金水河,最后导入护城河 故宫内收集雨水的点很多,地面有坡度,有利于雨水流入房基周围的石槽明沟,有楼梯和建筑物时从“沟眼”穿过,或直接通过“钱眼”状的雨水石板导入暗沟 故宫内有三大殿,三重台基,台基没有暗渠,怎么排水? 原来台基有1142个水龙头,不仅有装饰美化的作用,还有水龙头和排水孔,台基的雨水通过水龙头排水,形成了“千龙吐水”的景观 除排水渠道外,故宫地下还遍布着蜘蛛网一样的二次排水沟(街道两侧的排水沟)和三次排水沟(横町胡同内) 雨水再大,也不会形成积水,暴雨来势凶猛也只是湿地的皮 根据相关资料,故宫的排水系统分为明暗两套,明排为铺砌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口排到周边河流,暗排通过地下排水道排到河流,该河为内外金水河。 3 赣州:宋代福寿沟福益今人 北京是元明清时期的首都,故宫是皇帝住,办公室的地方,建设者自然用心,精心设计,普通城市是人民住的地方,设计未必用心 这句话不好 古人建设普通城市,从居住功能、生活便利、防汛等多方面考虑 江西古城赣州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是江西南门 年6月21日,江西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未出现明显内涝,也无汽车泡水。 赣州人很幸运,由于强降雨没有给他们的财产造成损失,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许多城市都被淹了。 赣州为什么要避免浸水的泡沫? 由于赣州有宋代建设的高效排水系统,至今仍能发挥作用,造福赣州 古城赣州是一座基于水而建的城市,自唐代城市建设以来,洪涝连年不断 宋神宗熙宁年间( 1068年-1077年),刘彝任敬州(即赣州)郡守 他在赣州洪涝不断烦恼,作为地方官,决心改善内涝不治之症 经过反复勘察,他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的优势建造了排水沟,当强降雨或洪水来临时,排水沟蓄水,比较有效地排水。 排水沟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排水分界线,两条沟的朝向类似篆体的“福”“寿”,因此东南部以“福沟”命名,西北部统称“寿沟” “纵横弦曲,条贯整齐”“寿沟接城北之水,东南之水出福沟” 福寿沟在建造中使用明沟和暗渠的结合方法 明沟在地上,暗渠在地下 明沟与赣州市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清水塘、花园池等数十口池相连,形成水系,遭遇大雨,作为蓄水池调节雨水流量,缓解排水压力。 池塘和明沟还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养鱼,增加人民的经济收入 除此之外还有独创性的“水窗” 所谓“水窗”是排水口的阀门,汛期外河水位上升,赣州内城水位低,河水倒流,容易淹没城区 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流,保护了城市安全。 江、河流水位正常时,赣州市的水通过水窗排入章江和贡江 怎么操作水窗的开关? 他们想到了一种方法,排水口附近的管道呈多层截面,坡度上升后,只能冲洗热水窗户,排水足够的水压。 河水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河水的力量自然关闭闸门。 河水水位低于水窗水位时,市内水形成冲击力,冲破水窗水闸 近千年来,福寿沟一直发挥作用,承载赣州旧城区居民的污染功能,保护赣州免受洪涝灾害、雨水灾害的侵害。 至今仍在采用900米以上的下水道 历史上,我国许多城市使用明渠与暗渠组合的排水系统,较有效地发挥了防洪效果 例如隋唐时期的长安城,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 长安城排水系统遍布由“街”“坊”组成的棋盘状城市 长安街的大街路面中间高,两侧低,容易排雨水,被引入街道两侧的明沟 建筑物周围有砖店洒水、透水井和排水管道 城门下建有排水涵洞 明沟的水经由永安水道、清明水道、龙首水道注入渭河和泾河 由于多年失修,淤塞严重,很多城市没有进行较为有效的疏通,很多古老的明渠、暗渠失去了功能 只有赣州等少数城市保存着古代的排水系统 理论上,与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条件相比,现在的人们拥有先进的科技,防洪能力更强,但是我们无法阻止城市的浸水,而且经常出现窘迫的情况,大雨浸水严重,小雨小,浸水, 了解了元大都、故宫、赣州等古城周密的排水沟后,古人在建设排水系统时的前瞻性和人性今天令人震惊,但他们在建设排水系统时提出的为后代谋福利的理念更是值得称道 看看现在的城市道路,小区浸水了。 很多原因是城市建设缺乏规划,急功近利等诸多因素。 虽然千年前的排水工程还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保护城市免受淹没,现在的城市建设已经投入了资金,但依然在暴雨面前失效,我们是不是有点感觉呢? 黄强 补白 德国在青岛 首次提出雨污分流 提及城市排水工程,许多人津津乐道于德国青岛占领时期青岛建设的排水系统 实际上,当年遗留下来并发挥作用的排水管路数量很少,目前青岛市内维持正常排水事业的排水管路大部分是1949年以后设计和铺设的 但一百多年前,德国为青岛的城市建设,特别是排水工程所做的尝试,确实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1898年,德军登陆青岛,目标是使这个仅有2万人的渔村成为德国海外殖民地的模范城市。 当时,他们聚集了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对青岛进行城市建设规划 目前德国档案馆收藏着记录青岛城市建设的原始档案,其中一部被称为《胶澳快速发展备忘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本书是当时的胶澳(青岛地区以前叫胶澳,1891年清朝政府决定为胶澳,青岛由此建成)总督府组织编写的,从1898年10月到1914年,17年间没有完整记录。 1898年10月,第一次来的德军水土不服 驻军中肠炎频发,大肠杆菌和痢疾的流行被认为是由土壤和饮用水的污染、居住环境的混乱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从这一年开始,德国人认识到了与供水系统同步建设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因为该《胶澳快速发展备忘录》确定:“通过中央输水管道提供确保安全的高质量饮水、扩建下水道网、清理中国人的垃圾等,是迫切的任务。” 这是《胶澳快速发展备忘录》首次提到青岛下水道建设的计划,此后每年的报告中都将下水道建设作为要点项目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根据 文件,德国人设计的排水系统,暗渠埋在地下2米,直径最粗半米,像手腕一样细的管道是陶瓷管道,带螺纹口 配管口麻线外用沥青封口,通常是一米半到两米长的短管,便于检查 然后,排水的明渠和暗渠每隔50米挖一条隧道,用雨筷子分流,挡住随着雨水冲刷的泥沙 该系统基本覆盖青岛老城区,目前青岛西部老城区采用了这些暗渠 此外,德国人在青岛的城市建设中首次确定了雨污分流的概念 雨污分流的工程从论证到完成持续了五年 根据1901年备忘录,粪便和污水仍直接排入大海,污水下水道招标,计划施工 根据一年的备忘录,这项事业终于有了眉目:将污水排放和下水道建设的事业交给德国企业 建设工程大约花两年完成 此外,雨水下水道与街道扩建同步进行 地下管网的雨污分流后,青岛的粪便污水和雨水分流了,德国人在青岛建立了两个污水收集点。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青岛出现了有名的粪商刘子山 刘子山白手起家,出身低微 懂几个德语,和德国人打交道没见过收集粪便这种生意 德国人把粪便收集的工作交给刘子山,给他一部分钱,刘子山卖了解决的粪便做肥料又是钱。 最后刘子山承包了城市的粪便离开了家,做了房地产生意,居然成了青岛首富 前几天青岛城市施工,老城区挖出的德制下水陶管完好无损。 而且德国人使用的古力盖(古力是德语“gully”的音译,意思是人可以出入井盖的地雨污水坑道)至今仍很完整,而且它们的设计也很巧妙,不易被盗。 有些细节体现了他们的设计理念。 当时德国制造的雨水管道带有逆水阀。 这样,被雨水冲洗的污垢只进入雨水斗,不进入管路,管路不堵塞,不脏。 管子堵塞的少,古力充沛的少 逆水阀也可以防止管道中的臭气散发到空中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古城排水(组图)”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