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54字,读完约9分钟

原创韩智冬中华书局1912被收录在话题中#哪一年北京的书店·书市三家就业以来比较频繁地访问书店。 有收入的话可以比较自由地买书。 以前也看过,基本上只是看。 最初多在新华书店买新出版的史书和漫画 那时见到书店就进去看看,出差出国。 第一件应该做的事也是找书店。 渐渐发现旧书便宜,有很多没见过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人去中国的书店。 从事业和居住的地域理由出发,经常光顾的中国书店是灯市口、隆福寺、东单和琉璃工厂的店。 西单,宣内,新街口店偶尔去。 海淀店去过好几次。 因为前面的店去过好几次,所以没有收获就已经不去了。 在东风市场店几乎没有买过东西,经常路过。 我去过一次东晓市的店,价格让我吃惊地回来了。 第一次去灯市口的中国书店买书是因为读唐弢的《书言》和赵家璨的《回忆旧事》,被图骗,碰到傻瓜,结果自己什么也没得到,但那里发现有很多家人需要的书。 所以我接下来经常去那里买书。 长了也找到了很多自己爱好的书。 后来买的书多了,人也很清楚。 其他人也知道你大致需要那些书,店老板给我留下了书。 每次到那里,师傅都会说你等一会儿,然后从后院拿出一捆书给你选。 与之相应,即使不需要,也有象征性地买一两本。 那里有几个特别的地方。 如果你的钱不够的话,选择的书可以先留着,等钱攒够了再去取。 那时参考的资料很少,很多关于书的知识都是从熟练的师傅们那里学到的,所以在店里说话是半天,很多情况下下班时就离开了。 王造时等的签名册、关祖章、宋春舫的藏书券,还有有点奇怪的书,都是店里刘姓的老师推荐给我的。 我在隆福寺买过刘文典的毛笔题跋本、王世襄的油印本《刻竹小言》等。 图书市场在8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后开始下跌,图书滞销,1985年左右,书店和出版社开始通过打折、特价店(门市部)、本市等手段销售、库存。 也许是市场法则,但越跌越没人买(大致当时的住宅条件也抑制了人们的购买欲,更重要的原因是书的价格倍增,印刷数量过大)。 一直跑在八成,九成到五成以下。 我记得在中国书店的本市,定价3点5元的精装本《西谛书话》出售2元,但上午没有人碰。 在1990年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 1990年首都图书交易会及首都第五届社科书市,第七届科学技术书市,5月19日至5月30日),出版社人士大声疾呼,发行了一套罗纹纸特印(蓝色布函四函)的线装本《毛泽东选集》,40元,当时 特价门市部的售价在5折左右,滞销的品种也在2、3折左右。 作者在书市买的《支那近世戏曲史》,青木正儿签了王古鲁,在当时经常去的特价书店里有西城区赵登禹路北魏路北魏路5号新华劳动服务企业特价书店(那里有很多选择,应该是西城区新华书店总店的特价书店)、王府井新华书店 另外,很多书店都设有特价书柜台,各出版社的网络用户服务部也经常销售特价书。 有点老的品牌出版社的库存(库底下)经常令人吃惊 很多出版社的发行者只关心销售额,完全不关心书的好坏,所以库存书只要卖就行了。 1989年琉璃厂出版社网络用户服务部看到50年代的线装八开宣纸罗版的《全国基本建设工程出土的文物展览图录》(二本一套)放在柜台上,有函套的30元(原价格三十八元)和没有函套的十五元,全部 我在那里还买了对折的《革命历史画选》( 1962年版)。 十元。 张光宇的十二开本彩印画集《西游记》( 1958年版),原价十五开精装本《凯斯科尔维茨》( 1954年版)半价。 什么特价书店和门市卖的几乎都是当时出版的书,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本市的情况不同 1985年关于“首都第一届社科书市”的报道劳动人民文化宫开第一届书市(首都第一届社科书市)是1985年夏末( 8月13日至23日)。 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有很多受欢迎的老品牌出版社,如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文物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这些老品牌公司的库存中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 文物出版社的考古学发掘报告是专业书籍,价格很高,本市期间打六折,买多了可以再打一点折。 我买得最多的是出版社的人用四轮小台车从文化宫运出来的。 劳动人民文化宫第一届书市,人民美术出版社《文革》期间的大开本画集为5元或1元: 6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选集》( 1元)、1974年版《全国漫画中国画展览会》作品选集(铜版画彩印8 在1990年5月的书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摊位上,《文革》前版的漫画束缚了9本新版武侠,5分钱。 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书市90年代以后开始衰退,首先库存书卖得差不多了,估计引起人的东西少了,所以我去的次数也少了,很多是开市的第一天去,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吗,最后一天去,那天降价的幅度 没什么收获 我第一次去中国书店书市是在1985年的“北京古籍书店书市”( 10月8日到20日),站台在琉璃工厂的海王村大院内,其他店也放了一些特价书。 书市开门前的大门挤满了等待的书虫,大门一打开人们就蜂拥而至,场面很大。 中国书店毕竟“财”大气粗,书市文史艺术类图书比劳动人民文化宫多,“文革”前、新中国成立前的书也不少。 比如故宫博物院五十年代出版的布函馆锦面经折装贴彩页的《宋人画集》二三集(二函二本),五十元。 “文革”后重印、影印的线装古籍基本半价,“百城烟水”无论是锦函的还是布函的一律15元,一函9册“櫤古录金文”,二十六元(原价六十五元)。 另外,很多旧书是直接从仓库提交的,还是“文革”前或涨价前的旧价格? 我买的是《徐旭生西游记》( 30元)、30年代的《良友文库》16种一束( 30元)、商务印书馆精装本福开森的《中国艺术总览》( 60元)……钱玄同题签名的《徐旭生》。 那时我每天上午去偷书,下午回来收集明天买书的钱。 到了第二年四月再开本市就一本了 这两次以后再也没见过这样的好事。 在初期的海王村公园,远处的北楼隐约可见,一到正月工厂,游客就像织九四的春季降价图书展览会一样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书店本市又点燃了几次。 2003年9月,书市二楼(据说是大库)出现了很多民国书。 其中有一些巴厘岛的书和名人的签名。 价格不高。 有一段时间在潘家园、报国寺买书的人,卖书的咸人聚集在一起,现场挤满了人,很拥挤,也有当场倒卖的人,很热闹。 第二年,3月再做一次,这些民国的书就买了。 而且是2005年4月的一次,二楼也有。 一间大房间里堆满了各店的线装古籍和民国的旧杂志。 而且,价格比当时潘家和报国寺的摊位低。 那年9月又举办了一次,东西比较少了。 从此,中国的书店也开始舍不得销售。 规模较大的书市还有一个中国图书进出口企业劳动服务企业的降价书展。 他们参加文化宫的历史书市,自己做的书展规模也相当大,库存出口书多,种类多,文史、科学技术、艺术无处不在。 另外,有物美价廉,经常印刷数量少,在市场上看不到的高级出口。 例如,1973年的线装影印本《明成化说唱词丛刊》、朵云轩木版水印的《罗轩变古笺谱》、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北京笺谱》、1976年外文出版社豪华装《毛泽东诗词》(半价二十元) 我记得1988年他们的第五届降价书展( 6月7日至21日)在历史博物馆举行,排队30小时以上进入会场。 顺便说一下,这应该是最初在公共场所卖特价书。 第一次在中山公园(具体时间我不记得了),书摊不大。 品种也不少。 也就是说,我做了两三张折叠床。 印象深刻的是一些美术画集和一些中医书籍,我买了大三十二开精装本《楚南本草》、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八开精装画集《新波版画集》(五元)、文物版出版社1974年版十二开精装画集《故宫博物院藏工艺品选》(五元)等 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买特价新书。 今天这个话题总是避免不了“白头宫女话天宝”的感慨。 现在书店和本市对我失去了魅力。 需要什么书直接在网上订购,方便又便宜。 用快递等着到家就行了。 (本文摘自《书随便巡逻者》) |拓展阅读:关于值得收藏的现代书林梦记忆录、热爱旧书的人们如何收获旧书和旧书随便尘世幸福的启示 《书随便巡逻使》谢其章节篇简体横排32开精装978-7-101-14438-356.00元书是藏书家谢其章节以拜访朋友写的旧书店、买旧书为主题的雅集作品。 作者多是暂时的选择,不仅富有收藏,而且利用旧出版物、书札幌原稿等资料进行微索隐瞒,探寻历史真相,是藏书家,也是再学习者和掌故家。 作者的“巡阅”涵盖北京、上海、台湾、香港等地,遍及美欧、日韩各国,与文献拍卖、网络书店不可分割。 全书以访问书记忆旧为大宗,用手掌预约,用毛笔练习,文案丰富,幽默和史料价值在炉内,热爱书的人流书,生动地表现了寻找旧时代文献遗留的感人场景,罕见的现代书林梦的记载 扫码进入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购买本书的原标题:《哪一年北京的书店本市》原文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热门:​哪些年北京的书店书市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