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6字,读完约4分钟

龚作品

瓷板画的制作工艺。记者郭旭照片

初中兴趣课奠定绘画基础

在黄桷崖油画村三楼,龚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拿着一个特制的放大镜,一笔一划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

龚,57岁,是一家机械厂的普通工人。虽然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他的外表仍然是嘻哈风格,充满艺术风格。

谈到他的绘画史,龚说,他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在班上画了一张广场的板报。被当时的美术老师吴发现后,觉得自己很有绘画天赋,于是每天放学后都跟着吴老师去兴趣班学习素描。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不幸的是,龚林斌只在那里学习了一年,然后转到其他学校。后来,他再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绘画。但正是这一年的学习奠定了龚绘画的基础,激起了他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即使进入重庆发动机厂,成为一名普通的机械师,他也没有放弃。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那时候,我的月薪只有40元,但花了我一半以上的薪水去看艺术展、买书和绘画材料。”龚说,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他过去常常白天工作,晚上或周末自学油画、国画和篆刻。他的作品逐渐被周围的人认可和喜爱,这使他坚持绘画。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帮助家人洗碗,启发瓷盘绘画

2001年,在磁器口写生的龚,遇到了一位正在用笔画磁器口的书法爱好者。"在他的作品中,我发现山城的特色可以用笔很好地描绘出来."龚说,从那以后,他爱上了笔墨。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那时,重庆没有老师或机构教水墨画,所以他不得不在网上看别人的作品,然后下载并慢慢复制。“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画技也渐渐成熟了。”龚对说道。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2014年,龚偶然的机会创作了的《瓷板画》。“一天晚饭后,我帮家人洗碗,发现盘子表面的画严重磨损。很遗憾它们丢失了,继续使用它们并不漂亮。为什么不自己画呢?”龚说,他马上用砂纸把瓷板上的原画打磨掉,然后用钢笔在瓷板上画了一朵玫瑰花。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大胆的尝试让原本被丢弃的盘子又焕发了光彩,这吸引了许多朋友的称赞。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经过摸索,龚解决了耐脏、难清洗、颜色不可持续等问题,使瓷板画能长久保持光亮。技巧成熟后,龚尝试着给一些网站投稿,并逐渐在网上获得了一定的人气。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3年内磨损了数千次

瓷板画所用的原材料非常简单:一个瓷盘,一支笔,还有龚的朋友从广州带回来的一个略显特殊的装置,一个特殊的放大镜。

“手绘瓷盘画需要特别细致。如果是错的,就不能修改。只能再做一次,所以使用放大镜很方便。”龚介绍说,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写生、绘画和保存。现在他每天画三四个小时,完成一项工作大约需要7-10天。因为瓷盘很粗糙,需要大量的填充物,每一个填充物有三分之一不能使用。在过去的三年里,他已经用完了成千上万支笔芯。因为是手绘的,所以瓷板画是不能复制的,而且每一幅都是孤儿。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迄今为止,共创作了150多幅瓷板画。其中,“荷花”、“巴渝家族”、“老街小巷”、“磁器口古镇”、“复合吊脚楼”等系列作品将陶瓷艺术与笔墨完美融合,生动地展现了山城之美,受到业内和国外的广泛赞誉。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2016年6月,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设计大赛中,龚的硬笔手绘瓷盘作品《重庆印象》一举夺冠;同年,龚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工笔画学术展,作品受到好评。龚本人被金海泰艺术投资公司和莫曲堂书画院誉为中国第一个手绘硬笔瓷板。2017年11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2017年《绘画邀请展》,作品《重庆湖广会馆印象》由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和鲁迅美术学院联合收藏。

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如今,的瓷板画越来越丰富,他的作品中有云秀大厦、、大会堂、大剧院、轻轨站等。龚说,这些独特的山城符号伴随着我的成长和生活,我想用我的画笔给更多的人留下一份独特的重庆记忆。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机械工人变瓷盘画家 每一幅都是孤品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