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66字,读完约9分钟

探索渭南成为重庆唯一“最美的家乡河”背后的故事

庐山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小而美”

蓝天白云下的璧山秀湖公园。记者谢杰照片

12月17日,在中国第一次大型主题活动“寻找最美的家乡河”中,经各省市推荐、网上投票和专家评审,璧山碧南河从19条进入决赛的河流中脱颖而出,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最美的家乡河”的河流,并被授予“中国城市中小河流管理模式”。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这是璧山人引以为豪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比南河?为什么是璧山?

《重庆日报》记者来到璧山,探索被无数人称赞的“城市细节”背后的故事。

“有许多关于小城镇的故事,充满了欢乐和喜悦……”已故作曲家庄奴在2013年将这首歌送给了璧山。庄老当时说,璧山是他心目中的“小城”。

它看起来像一幅画,但听起来像一首歌。璧山,一个小镇,有着跨越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它既厚重又有水。璧山人在这片土地上,修复文脉,盘活景观,深入推进美丽绿城、活力水城和文化古城建设。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季的变化,静静的碧南河,悠悠的流水,见证了璧山近年来的变化和不变。改变的是庐山的美丽像画卷一样延伸;保持不变的是,璧山人守护青山绿水的初衷没有变。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一座美丽的绿色城市

走过璧山市,很容易注意到建筑只有两种主要颜色:灰色和巧克力色。

为什么选择这两种颜色?

张区长勇敢的回答是:灰色不醒目,巧克力是大地的颜色,不醒目。人造建筑不可能比自然更美丽。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回归自然,不与自然竞争。

时间可以追溯到2013年12月11日,当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访问了璧山。

在秀湖公园,客人们对一块石头有着浓厚的兴趣。石头上的八个字雄浑有力:“千年碧山,深绿之城”。这是璧山城市建设的本质和目标。

经过短短两个小时的参观,唐凯给璧山这样一个评价:璧山城市特色的重建不仅有特色,而且布局科学。璧山深绿色城市的实践之路代表了新型城市化的最新探索,走在了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前面,具有建设中国生态示范示范城市的潜力。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青山和青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璧山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深绿城市”。

秀湖公园就是在这种发展思路下建成的。在修湖公园建设的关键时期,区委书记吴道藩带领施工队伍,在施工现场旁边搭建了临时办公室,搭建帐篷作为公园建设指挥部。公园里的每一处景观、每一个水体的建筑以及每一朵花和每一棵树的布局都是由施工团队精心探索、精心雕刻和打磨的。得益于这种刺绣技艺和工匠精神,一个占地1500亩、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处处亭台楼阁、滨水廊桥的公园仅用一年时间就向公众开放了。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绿色城市的差异。

目前,中国北方城市约有300种植物,南方城市约有500种,璧山的目标是达到3000多种。自2013年以来,璧山市引进了本地植物和花卉水果植物。每年都有620种开花植物、616种彩叶植物、1022种果树和242种水生植物被引进种植。此外,新增地方绿化植物300多种,全市植物品种已达2800多种。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璧山人总是在清晨伴随着鸟儿欢快的歌声醒来。在公园和绿色森林里,当人们抬头看时,他们会看到许多鸟巢在高高的树顶上。这些鸟巢是用铁丝做成的,这样便于鸟抓草和垫窝。在城市地区,这些年来每年都有超过500个这样的鸟巢被建造。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与此同时,碧山的绿色植物正在疯狂生长。城市公共绿地超过180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9%。绿色已经成为城市地区最具特色的“背景色”。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绿色遍布整个飞机,自由地延伸到地平线。璧山积极倡导城乡居民家家户户参与“立体绿化”,推进建筑墙体、屋顶、道路护堤和护坡绿化,推进15个“立体绿化”示范街区建设。目前,已有14500户完成立体绿化建设,面积13.7万平方米。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在美丽的绿色城市建设中,璧山以“低碳、便捷、宜居、舒适”为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让人们在绿色中渗透,感受幸福与美丽。

充满活力的水城

碧南河是璧山区的母亲河,属长江一级支流。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受当时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碧南河一度发臭,泥沙在河中堆积,泛滥了十年。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2010年,璧山采用“河内疏浚、河外截污、河外调水、恢复生态”的治理模式,对碧南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拉开了全区污染治理和水环境建设的序幕。从渭南河、渝北河、梅江“三河”治理到解珍污水处理厂(站)建设,从每年新建和改造2-5座水库到建设“一江六湖十八湿地”,从“中水回用”项目深入推进到“海绵城市”试点项目...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近年来,璧山与水共存,依水发展,固化了水,保存了水,更多地利用了水。城市防洪压力大大减轻,宜居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工业用水得到满足,水城各项硬指标基本实现。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更重要的是,璧山通过改善和提升“水”的环境质量,将环境转化为资源、资本和生产力,大量大型优质项目落户璧山,并在环境魅力的驱动下留在璧山,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碧波映城,城容青山,人在城,城在画”是璧山“活力水城”的形象描述。目前,璧山市水域面积比例已上升到10.3%,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1平方米,水网密度超过3公里/平方公里。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璧山还加强了水系空室建设,建成了大兰、东岳、薛山、双峰、安乐、朱琳沟等7座城市景观防洪水库,扩建了柯家桥、莲花等2座小型水库,新增蓄水量3000多万立方米。燕京水库扩建、碧南河综合整治、千岑岩水厂扩建、毕成污水处理厂扩建、碧南河灌区续建及节水改造工程等30多个重点水利工程竣工,水环境不断改善,水质长期保持在四级以上。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经过适当的处理,城市污水或生产和生活用水可以变成有价值的。璧山在全市率先使用再生水,用于政府机构的景观美化、街道清洗和厕所。目前,中水回用占城市用水量的46%。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与水共生,依水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始于璧山。一批亲水设施、音乐水景和城市水景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生态文化。许多城市和农村的天然水体也被利用,水生和陆生植物被种植,无意中创造了小湿地。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璧山人致力于建设水城,并乐于与花、鸟、虫、鱼共享。这些生物在秀湖公园定居,在湿地公园筑巢,在东岳公园追逐,将来还会在欣彦、大沽塘、菜子沟、双柏等湿地玩耍进行修复。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一座古老的文化城市

吴道藩经常在璧山的公园、景点和建筑工地跑来跑去,一路不停。与欣赏风景的游客不同,他更注重建筑的细节。

吴道藩认为,城市建设不只是喊口号,更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决定城市建设水平。近年来,璧山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实际上是注重细节的结果。有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如果这些细节做得好,这座城市会更有吸引力和品味。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近年来,璧山致力于通过建设“文化古城”,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博物馆。文化古城、前文化古城、后文化古城,直观地表达了璧山统治者建设古城的初衷,即传承文脉。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璧山古城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仿古建筑的堆砌,而是在保护原有历史遗迹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据璧山发展的历史轨迹,用砖瓦再现了历代璧山的原始风貌,并将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城市建设巧妙融合,彰显了璧山独特的文化魅力。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近年来,璧山修复了寺庙、孔庙、祠堂、书院、牌楼、塔、剧院、大厅、房屋、驿站、古桥等。在遗址的原址或重要节点,有机结合古城风貌、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创造古城的视觉效果和文化遗产。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秀湖街按明清风格重建,飞檐高阁,牌楼高阁,工笔绘画,流水潺潺,让人仿佛穿越到数百年前的明清时代。

院子里的夜雨,东林晓的钟,圣光的照耀,茂来的仙境,凉伞的云,金鉴的雪,虎峰的线索,石泉的凝结,所有这些被历代文人墨客所陶醉的璧山八景,都可以在秀湖公园得到充分的再现,展现出璧山的山川之美。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明太祖隐居璧山,作词,辅佐夏,任义主政郡国等。作为历史上美丽的故事流传下来。它们通过浮雕风景墙、田字大桥、隐帝六广坊等景观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展示了璧山的历史。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中国历史上只有500多名学者,璧山位居第二。在庄园桥和翰林书院的雄伟典雅中,书写了几千年来璧山人的情怀和骄傲。

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璧山文庙在修复后重现辉煌,成为巴渝地区最厚重、最鲜明的儒家文化遗产。它也生动地诠释了璧山“诚、敬、雅”的精神气质。

……

如今,璧山市和公园里有一条街、一个场景、一块石头、一栋房子的璧山故事,继承了璧山的历史。20多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串联在一起,璧山千年文脉的断层正在逐步修复。

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就像东岳公园另一块奇石上刻着的字——中国的“小而美”。细节决定成败,“美丽的绿色城市”、“生机勃勃的水城”和“古老的文化城市”被叠加在空.之间璧山人用“工匠精神”精心绣制中国“小而美”。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璧山为何成了中国的“小而美”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