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2字,读完约8分钟

在保定大足石刻风景区,游客们正在参观修复后的观音。(这组照片是记者齐玉森拍摄的)

在大足石刻宝鼎山风景区,陈会利和她的团队正在维护雕像。

在大足石刻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12月10日,多雨的冬天很少出现太阳,大足石刻风景区阳光明媚。中午12点左右,近40名中外游客涌入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保定山风景区大悲亭。在展馆外面,有许多游客在排队等候。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吸引游客的是亭子里的观世音菩萨雕像。该石刻雕刻于南宋,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集雕刻、绘画、烫金于一体,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

我们看到的千手观音石雕雕像是经过8年的研究和修复。在此之前,它的状况非常糟糕:830只手臂受损,283只受损;40%的金箔“外套”开裂、卷曲和翘曲;超过30%的画会脱落并呈粉末状;有34种疾病,覆盖面积近200平方米。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历经800多年的侵蚀,千手观音的石雕雕像已经破碎。2007年,一根手指突然脱落,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关注,观音像的保护被提上日程。

2008年6月,国家文物局将千手观音石刻抢救保护工程列为全国石材文物保护“第一工程”,来自国内外十余家专业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参与其中。

根据2007年的初步调查,经过8年的研究和修复,总投资近5000万元的观世音菩萨雕像抢救保护工程于2015年完成。

“在过去的20年里,大足石刻实施了80多个文物保护项目,以延缓石刻的老化。”大足石刻研究所所长李方银表示,除此之外,他们还开展了多项学术研究,出版了《大足石刻全集》等学术著作,并将大足石刻保存在文献中。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救援保护

让“含泪”的观世音菩萨停止“哭泣”

2011年4月18日,观世音菩萨雕像前搭起脚手架,工作人员爬上爬下用3D激光扫描雕像。同一天,高7.7米、宽12.5米的观世音菩萨雕像开始大修。据悉,这是中国石雕保护领域最大的多学科联合研究。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是彻底检修的时候了!”12月11日,李芳音说:“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游客看到这些被毁坏的雕像后感叹道,‘观音在哭’。”"

在完成疾病机理研究等12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图像本体修复项目启动。

开始施工并不容易,但修复起来就更难了。

大足石刻研究所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会利说:“只有修复了石质母体,才需要地质、材料科学和美术等多学科专家来进行联合诊断和治疗。”

为了治愈受伤的830只观音手,专家们制定了1066个修复计划。每只手都要修复,它必须经历13个过程,比如清除表面的灰尘,揭开不稳定的金箔,强化化石粉末。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由于文物保护环境的限制,我们不能使用空,也不能使用烤箱。”陈会利说,在修复工程实施的那些年里,冬季的冻伤和夏季的蚊虫叮咬已经成为常态。“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当你看到修复后的雕像时,你会发现它在对你微笑。”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2015年5月6日,修复工程通过专家验收。6月13日,观世音菩萨雕像向外界重新开放。

通过这次大检修,观世音菩萨原有的34种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观世音菩萨再现了其美丽的风格。

巧设“窗帘”

成功地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卧佛像管理水

时间到了2017年底。

一天,10多位文物专家来到保定大佛湾。他们径直来到卧佛前,参观这座被水患侵袭的石雕雕像。在人群中,80岁的中国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克忠(音译)感慨良多:“这并不容易。几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国宝,它的水毁终于被治愈了。”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大足石刻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身卧佛,也是大足石刻造像中最宏伟的雕像。它全长31米,它的下部和脚都藏在岩石里,给人想象空的空间。

这个卧佛已经在太阳和雨水中生活了800多年,遭受着水的破坏、生物疾病和风化,全身布满了伤疤。其中,水害是其他疾病的根源。

水患有多严重?大足石刻研究所文物保护工程中心副主任严雪峰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初,卧佛上青苔、黑花、灰斑比比皆是,极大地降低了卧佛的观赏价值和艺术形象。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卧佛靠近圣池。1980年大足石刻景区开放后,神池及其周边环境问题逐渐显现。20世纪90年代初,圣池变成了雨水和污水的汇合处,加剧了卧佛的水患。

1998年,为满足申报世界遗产地的需要,有关部门对保护区水池周边环境进行了系统处理,同时对水池底部和坝埂进行了防渗处理,通过设置污水管道解决了保护区水池的水污染问题。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尽管污水已经停止,但大面积的地表水和岩体中的微裂隙水仍然威胁着雕塑的安全。2010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大佛湾、保定山、大足石刻水害治理的初步项目。在此基础上,2015年,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一期)正式启动。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严雪峰告诉记者,一期水害治理工程主要是帷幕灌浆防渗。总的来说,这个计划是在卧佛后面的山上钻280个洞,形成一个近100米长的防渗墙,保护卧佛不受来自东南的水的侵入。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专家发现局部地区的治水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加剧水害的趋势。因此,施工方及时优化了卧佛崖岩体的排水通道,减小了钻探规模,最终形成了近60米长的“帷幕”,使卧佛在“帷幕”的怀抱中,有效地控制了卧佛的水患。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2017年12月25日,保定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一期)竣工并通过验收。

水害的成功治理为雕像的修复奠定了基础。今年6月29日,作为国家文物局选定的第一批川渝石窟保护示范工程,大足石刻保定山卧佛和小佛湾石窟保护修复工程启动,预计8年完成,难度不亚于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程。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修复观世音菩萨和卧佛来控制水是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工程的典型案例."李方银说,大足石刻自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以来,已经实施了8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现在大足石刻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转变为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撰写和提出想法

让大足石刻留在文学中

2019年12月6日,国家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高层论坛在保定市北宋街风景区举行。会上,李方银介绍了今年9月出版的《大足石刻全集》考古报告。

该专著由重庆出版集团和大足石刻研究所联合出版,已有14年的历史。这是中国研究人员为一个大型洞穴群撰写的第一份全面的考古报告。有11卷和19卷,超过250万字。大足石刻中有多达10,000张照片,包括测绘在内,为600多个龛位的雕像留下了一张“身份证”。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除了实地复原,编撰专著也是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深入研究,这是出版《大足石刻全集》的意义所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认为。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中叶,这种学术研究就已经开始了。

1955年,大足县文物管理所第一任负责人陈锡谦先生撰写的《大足石刻简介》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描述大足石刻的专著,当时仅有80册油印本。

1984年3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大足县文化管理研究所在《大足石刻注释》的基础上编制了《大足石刻总目录》。1985年,《大足石刻总目录》出版,为研究者提供了基本参考。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20世纪90年代,大足石刻悬崖上的文字已经严重风化。自1993年起,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始大规模收集石雕。此次抢救性收藏历时3年,涉及75个石窟,碑文106,410字。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1999年,《大足石刻题字录》出版。“20多年前,在保定山小佛湾的‘诚志朗’碑上,你还能看到‘诚志朗’几个字。如今,字迹已经完全消失了。”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郭说,大足石刻碑文的出版,使碑文永远活在纸上。

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对大足石刻的持续学术研究,对进一步发掘大足石刻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是大足石刻保护的另一种形式。”李方银说道。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保护石刻之美 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