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3字,读完约5分钟

小圆上有两个水平点和一个垂直点,分别代表眼睛和嘴巴。在蓝底白线的桌布上,随着画笔的游走,一只野猪的头出现在模板上。

作者周是,一个有小学文化的老人。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在綦江永新镇上场村成名,作品被三峡博物馆收藏。在这个村子里,有十多个像他一样喜欢画画的村民,他们都是农民的版画。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画家”

綦江县永新镇上场村距离主城100多公里。在海拔900米的地方,它真的很深。经过简单的装修,最左边有10多个きだよ0/rooms的农舍变成了村里10多个农民共用的工作室。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10月1日,在淡季,除了迎接偶尔来访的游客,“画家”更有可能埋头绘画。

方桌长4米,宽1.5米,位于工作室的中央,铺着蓝色背景的白色桌布。墙上钉着钉子,挂着各种类型的油画和画笔,它们以蒸汽桶的形状斜插在储物桶里。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备受尊敬的73岁的周被选为该工作室的班长。更多时候,他称自己为“学生画”或“农民画”,这意味着没有太多的技术内容。

随着“萨沙·武贾西奇”的声音,铅笔在泡沫模板上画了草图。孩子们在河边抓螃蟹,船夫在綦江边拉船,甚至刺猬藏野猪,他们记忆中的所有场景都成了绘画的源泉。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彭是为数不多的女画家。她正在创作《拉船》,其中不仅包括船头的舵、船舱里的石头,还包括岸边绿荫遮蔽的树木、水中的鱼、乌龟和青蛙。

农民

綦江农民版画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地方版画历史悠久。首先,把图案刻在木板上,然后画出来,然后把纸压在木板上,把它搓成一幅画。

1983年,为了丰富农民的业余时间,在綦江文化中心工作的李依丽在当地农村推广版画。30多年过去了,农民的版画已经成为当地的名片。李依丽发现没有一个草根农民画农民的版画。出于这个原因,李依丽选择去位于古尖山深处的上场村,教农民如何印刷。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直到现在,李依丽仍然清楚地记得,当他第一次与村民交流时,他得到的反馈是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日出时工作,日落时休息。把土地种好就足够了。毕竟,绘画不能当食物吃。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预计它会被拒之门外,但李依丽并没有气馁。出乎意料的是,第二次,许多农民带着极大的兴趣主动拿起了画笔,其中就有说“画不能当饭吃”的周,以及80多岁的周。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主人”

没有绘画的基础,画什么成了一个难题。李依丽告诉他们,他们不受思维的束缚,他们可以画出他们所想和所见的任何东西。每个人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因此,每当淡季,村民们的“油漆工”就会来到画室。步行,近10分钟,一个多小时的路程。67岁的聂鲁邦清楚地记得,当他第一次拿起画笔时,他的手在发抖。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放牧、移植、收获...当画家们熟练时,乡村生活的场景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画上。

在杂草丛生的猪圈里,母猪前脚跨在外面,小猪被狼包围着,这是周创作的一幅画。他说这个名字还没有确定,这意味着美丽的自然环境需要保护。

近两年来,除了三峡博物馆收藏的两件作品和重庆美术馆收藏的十件作品外,版画给周带来了近10万元的收入。每一笔收入都清楚地记录在周的的笔记本上。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它几乎每个月都能卖出1万元左右."说这话时,满面春风,竖起大拇指,称他们为大师。"加双引号几乎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名字不是真的."周向笑了笑。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毕加索

在眼里,彭是最有才华的农民画家。“她的画简单自然,不受‘专业技术’的束缚,打破常规,大胆配色,夸张表现,这就是毕加索等大师追求的‘回归真实’的风格。”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70岁的彭因为重男轻女,甚至从未踏进过校门。每完成一幅画,连签名都需要周的帮助。

如今,“画家”尚昌村也变成了一个艺术村。这个村庄已经把工作室变成了一个乡村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工作室里体验版画制作的过程。许多游客来到这里,他们离开时购买的土特产是农民的印刷品。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56岁的村支书蔡春琪(音译)在上昌村出生并长大。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是第三任村长和第七任村党委书记。

用蔡春琪的话说,当村民们第一次学习绘画时,他们也抱着一种戏谑的态度。坦率地说,他们只是想在淡季找点事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想不出一幅有些人喜欢并愿意付钱购买的农民的画。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绘画不仅可以当饭吃,还可以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蔡春琪介绍说,过去,村民们闲暇时都在打牌、打麻将,但现在村里的画室就像城里的老大学,他们在那里见面、谈论版画。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蔡春琪也积极加入进来。其中,《游乐场》连续卖出两件,利润超过1000元。

新闻延伸:复制上昌村模式

“在过去,我们不知道如何称呼艺术。”81岁的周说,通过加入版画团队,他真正理解了老师的解释:“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空间有限,上昌村正在考虑扩大一定规模的工作室,以帮助更多的留守村民增加收入。随着版画的流行,这个村庄又变得热起来,农家乐应运而生。

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据周说,两个儿子每年都出去打工,给他钱,但都被他拒绝了。“在过去的两年里,印刷品帮助我增加了收入,我别无选择。”

记者从綦江宣传部了解到,今年,当地政府启动了“农民版画下乡”计划,将上昌村农民工作室的模式复制到更多的乡镇。

其中,在东溪古镇等乡村旅游景点成立了农民版画合作社,通过创作、销售、培训、体验、游学等方式打造特色版画旅游项目。,促进农村振兴。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农民版画村的“毕加索”们 在重庆綦江作画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0364.html